
游客们在葡萄庄园体验自由采摘的乐趣。(吴有森 摄)

徐昌毅(左)和技术员徐昌智在查看葡萄。(李宏图 摄)
日前,位于汤头乡福山村的春秋农场举行刺葡萄采摘节启动仪式。深红透亮的葡萄挂满枝头,让人垂涎欲滴、触手可及,而漫山遍野数百亩,都是大大小小的葡萄树,俨然一派生机勃勃之景。此次活动包括游园观光采摘、葡萄酒品鉴、葡萄酒文化宣传和葡萄种植技术讲座等,吸引了众多来自厦门、泉州等周边县市区的游客前来品味葡萄酒、体验采摘乐趣。
这样的美丽景象,便是徐昌毅一直以来的追求。
酿酒师的“魔法” 酿造最美味道
“今年采摘的葡萄达到了20多万斤,大概能酿十万瓶的葡萄酒。”德化春秋农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昌毅告诉记者。2008年回乡创业的他,于2013年成立春秋家庭农场,开始涉及农业,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和曲折探索,徐昌毅从汤头乡福山村承包闲置抛荒的山垅田、山地等,实现了土地流转2380亩作为公司基地,在德化的红土地上建起了葡萄庄园,并总结出一套立足于德化本土的“葡萄经”。
“种葡萄的土地不能太肥沃,种在田间的葡萄生长快,但是质量不好,不适宜酿酒,而福山村的红土土质很适宜葡萄的生长。”徐昌毅说,他青睐的紫秋葡萄,属于东亚葡萄种群里的一种,水分较多,有野果的芳香,皮厚,可自然形成酵素,不用外部添加酵母酵素,颜色比赤霞珠漂亮,为深宝石红,糖分会比赤霞珠低一点,储存的时间没赤霞珠长,窖藏不能超过三十年,但是其它的如单宁、花青素等重要的元素都会比赤霞珠好,是酿制葡萄酒的上等品种。
“好的葡萄酒像艺术品一样,需要细心雕琢,耐心养护。”为了酿造出心中最美的味道,今年徐昌毅参加了美国ACIC国际职业技能鉴定 ,成为国际注册高级酿酒师(CISW)和国际注册高级品酒师(CISWT),并获评泉州高层次人才称号,正是不断的学习使他收获得更多。
其实,徐昌毅的事业也不是一帆风顺。庄园从2014年春天开始种植葡萄,将近两百亩,由于管理不到位,同时因为想做绿色食品,拒绝使用尿素做肥料,而新土肥力不足,导致葡萄长势不好。后来,决定使用以羊粪为主的农家肥,既节约了成本,又保证了葡萄的生长需要。
“今年采摘的葡萄至少要酿制半年成酒,也就是明年的这十万瓶酒,现在已经被预订得差不多了。”徐昌毅说,好的产品不愁销路,“我打算把这些酒分成不同的系列进行包装销售,有原味刺葡萄的,也有甜型的,还有味道类似赤霞珠的……”把一种葡萄酿造成如此多口感的美酒,这大概就是酿酒师的“魔法”了。
甜蜜的事业 成就“酒香”人生
“农业,其实也是甜蜜的事业。”葡萄酒就像是徐昌毅的甜蜜事业,令他沉醉其中。他说,做葡萄酒庄和做德化陶瓷一样,也要耐得住寂寞,经得起考验,自己学知识,从零从基础学起,要有工匠精神,敢于钻研,长期坚持,认真对待自己的产品。
“接下来我打算继续优化葡萄种植,通过‘物联网+’,打造智慧农业,打造一个远程可追溯系统,可以在手机app上对葡萄庄园进行管理,全天候24小时都能看见园区在做什么,还能拓展一系列业务,预计年底就能投入使用。”徐昌毅说,“我们还投入300多万元,打造水肥一体化管理,现在已经在建,明年即可投入使用,我们投入打造的酿酒厂,也是明年便可投入使用。”
徐昌毅心中的酒庄未来,是一条统筹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特色农业道路,种植出更高品质的葡萄,酿出更美更具特色的葡萄酒,打造更加令人流连忘返的葡萄酒庄园。
现在,葡萄园的葡萄已通过省、市“绿色食品”专家的检测与评审,获得了“绿色食品”标志。福山村这个昔日的穷山沟,变成了德化最美的“葡萄沟”。葡萄园区也逐步进行葡萄酒厂房、道路、凉亭与现代化喷灌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,并延伸种植油茶、德化梨、樱桃、红豆杉、银杏等观光经济作物,发展农业旅游观光休闲体验及度假养生为一体的 “刺明珠”葡萄园区,形成“驻一点有小景,看一山有大景,走一路有多景”的新型农业休闲模式,力争成为泉州“北大门”一道亮丽的风景线。
就像徐昌毅在朋友圈里说的那样:“人生如酒,微风过处有陈香”。也只有多年的积淀与努力,才造就了他的“酒香人生”。